林彥志 手感家具慢慢磨
文/蕭雅馨 攝影/葉智鴻
GQ/2011/06月號
習慣買現成家具的我們很難想像,哪怕只是張不大不小的板凳,若以極細膩的純手工方式製作,也得耗費一個月以上才能完成。工作室位於三峽的林彥志(阿志),就是個慢工磨出細活的好例子。
林彥志,1973年生,目前擔任懷德居木工學校講師,2004年成立個人工作室從事手感家具創作。也曾參與過台大實驗林計畫(2005~2008),親手打造出二十多件室內家具。
六年前,阿志毅然捨棄家具工廠廠長穩定且不低的收入,改而設立個人木作工作室。他的理由:一是再也不想和夾板、釘槍為伍無聊過日子;二是因為他的恩師林東陽,決意在林口山區創辦木工學校——懷德居,並聘請阿志這位大弟子,擔任講師,教導有興趣的學員做木家具。林東陽另外承接台大實驗林的計畫,讓阿志負責執行,也磨練他的木作技巧,並將腦海中的創作作品化為實體。當然,也以此舒緩他無法兼顧家庭開銷的問題。
時至今日,
這間木工實驗學校,2006年成立,位於林口山區,是由林東陽一手策劃創辦,並延聘林彥志等人教授實作課程,發展至今儼然成為孕育木作人的搖籃。
「我不知道什麼職人,這六年來我體認到的是,懂愈多做愈慢,我絕對相信慢工出細活,而且邊做邊學,做愈多學愈多。」所謂學習不只是觀摩名家作品汲取養分。2002年,阿志第一次見到
現在,阿志對細節的要求,仔細到木紋與花色要朝向哪邊,椅腳正面一定要是直紋……這類的思考。一張如工藝品的長凳,值得45天的等待,但下一件創作作品呢?「教課和製作外,我會排定Schedule去思考下一件作品的面貌,不過靈感在腦海成型後,從草圖、正式圖、模型再到實際成品產出,可能未來半年都沒有收入……」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但這正是職人的堅持,也因如此,才能醞釀出有機會傳世的好作品!
給入行者的忠告
如果連機器操作、手作技術什麼都不會,光是靠一股傻勁與熱誠,在製作木家具的過程中肯定會遭遇很多挫折,所以千萬別什麼都不會就闖進來,建議要先把技術練好,自身美感也要建立,再來親近手感家具吧!
原文網址: 林彥志 手感家具慢慢磨 | GQ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
http://ma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mag=13-87-6022